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复习指导 > 公共基础知识 >

社区公共基础知识:二十四节气考点探析

2020-06-10 10:53:23 来源: 中公社区工作者考试网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节气是指二十四个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今天我们将从事业单位考试的角度解读一下二十四节气。

一、二十四节气的确定和产生方法

1.斗柄法:二十四节气原以北斗七星斗柄旋转指向确定。

“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2.平均时间法:汉武帝时期,将二十四节气吸收入《太初历》作为指导农事的历法补充。使用“平均时间法”划分节气,用立杆测影法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测出日短至(白昼最短)这天作为冬至日,以冬至日为“二十四节气”的起点,将冬至到下一个冬至之间的时间段(约365日)也就是岁实(回归年),分割为24段(每段15日),每两个节气之间的天数平均。

3.定气法: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来自于三百多年前西洋教士订立的“定气法”(1645年起沿用至今),“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回归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定的,即在一个为360度圆周的“黄道”(一年当中太阳在天球上的视路径)上,划分为24等份,每15°一等份,以春分点为0度起点(排序仍把立春列为首位),按黄经度数编排。即,视太阳从春分点,也就是黄经零度出发,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的公历日期每年大致相同:上半年在6日、21日前后,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

二、二十四节气发展历程

1.中国古代利用土圭实测日晷,将每年日影最长定为“日至”(又称日长至、长至、冬至),日影最短为“日短至”(又称短至、夏至)。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的昼夜时间长短相等,便定为“春分”和“秋分”。

2.在商朝时只有四个节气,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3. 二十四节气名称首见于《淮南子·天文训》

4.公元前104年,由落下闳将节气编入《太初历》之中,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三、“节”、“气”

二十四节气由十二节气和十二中气组成,古人根据一年内太阳的位置变化把二十四节气分列在十二个月中,每月的月首叫“节气”,月中叫“中气”。

节气:立春 惊蛰 清明 立夏 芒种 小暑 立秋 白露 寒露 立冬 大雪 小寒

中气:雨水 春分 谷雨 小满 夏至 大暑 处暑 秋分 霜降 小雪 冬至 大寒

四、节气的特点

1.反映季节变化(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2.反映寒热变化(寒暑):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

3.反映气温变化(霜露):白露、寒露、霜降

4.反映作物成熟、收成情况:小满(籽粒饱满,尚未成熟)、芒种(有芒作物成熟)

5.反映降水(雨雪):雨水、谷雨、小雪、大雪

6.反映自然物候:惊蛰、清明

五、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责任编辑:小月亮)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微信公众号
中公社区工作者官方微信号
刷题小程序
社区刷题小程序
咨询电话(9:30-23:30)

400 6300 999

在线客服 点击咨询

投诉建议:186004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