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考试题库 > 每日一练 >

2017年社区工作者考试行测每日一练 (5.2)

2017-05-02 10:52:30 来源:

2017年社区工作者考试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为了帮助大家做好备考工作,中公教育社区工作者考试网将每天发布社区工作者考试试题,并附专家详实解析,希望考生们能与小编共同坚持——每日一练!

2017社区工作者考试1群 492066463 | 更多官方交流平台

2017社区考试资讯 你想了解的这里都有 | 备考资料大全 | 模拟试题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1-5题

古代书画以纸或绢为载体,因而也被称为“纸绢画”。不同时代的纸绢会自然而然带有该时代造纸或丝织工艺的特点。

绢是一种平纹组织的丝织物,早在原始社会就已出现。初用生丝织造,质地比较粗疏;通过捶压等整理工序,生绢可以变成密度较大、坚韧挺括、平整均匀的熟绢,这种工艺大概在战国、秦汉时期已经出现于丝织业发达的山东一带。从实物和文献记载看,初唐以前书画都用生绢,经纬间并不十分精密,很难画得精细入微。这种生绢直至晚唐仍在使用,韩愈《桃源图》“生绡数幅垂中堂”中的“生绡”就是生绢。盛唐时期,画家开始使用洁白如银、质地平滑的熟绢,材料加工的进步,为丹青与水墨画风的细密精丽提供了保障。不过以生绢作画仍很流行,张僧繇、阎立本等人的画作都用生绢。

五代绘画用绢极粗,质地如布。宋人绘画用绢分为两种,一种是社会上普通画家所用的质地稀薄的绢,一种是为满足宫廷书画需要而特别制作的“细密如纸”的院绢。宋徽宗《听琴图》用的应该就是院绢,质地细密,灰尘不易沾污,加之保存较好,千年后仍洁白如新。

绢有一定幅宽,这是丝织工艺和政治制度双重因素作用下的结果。从工艺角度而言,古代的绢都是人工织成的,绢的幅宽和织布人的肩宽有密切关系,幅面太宽,投梭织纬就会十分困难。从政治角度而言,绢在古代是一种特殊商品,曾长期作为实物货币使用,西汉之后的历代官府都实行“钱帛兼行”的政策,绢帛不仅可以输纳捐税,还可用以偿付债务、俸禄等,因而要求统一规格和质量。西周时期规定绢帛幅宽为2.2尺,约合现在的43.8厘米,这个标准一直沿用到隋朝,但是由于尺寸变迁,绢的实际幅宽总体上呈逐代增长趋势,宽时约合65.93厘米。唐、五代基本以1.8尺为官方标准,约合55厘米;宋代以2尺(61.44厘米)为幅宽标准。因为绢的幅面是个常数,作画人可在单幅绢面上绘制小型画;若要创作大型画面,通常采用将两幅或三幅绢面拼接起来的方法获得足够的宽度,比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和郭熙的《早春图》,都画在两幅拼接起来的绢面上;范宽的《雪景寒林》和李唐的《万壑松风》,则是用三幅绢面拼合而成的。

1.下列哪项信息在第2段中没有体现?

A.绢的发展历史 B.熟绢的织造工艺

C.唐代书画载体的演变过程 D.战国、秦汉时期书画艺术概括

2.作者引用韩愈诗歌,意在:

A.说明晚唐画家所使用的绘画材料 B.赞美唐画家精湛的绘画艺术水平

C.介绍唐人以书画装饰厅堂的习俗 D.展示绢质改进对绘画风格的影响

3.作者提到《听琴图》,主要是因为这幅画:

A.知名度很高 B.所用载体质地精良 C.存世历史很悠久 D.艺术水平很高

4.关于绘画用绢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A.唐代水墨画多画在熟绢上 B.宋人绘画兼用生绢和熟绢

C.熟绢上的绘画不可能早于初唐 D.绢质随时代发展而趋于细密

5.根据上文,《溪山行旅图》和《雪景寒林》的不用之处在于:

A.作者 B.时代 C.创作背景 D.绢面特征

(责任编辑:杨小样)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微信公众号
中公社区工作者官方微信号
刷题小程序
社区刷题小程序
咨询电话(9:30-23:30)

400 6300 999

在线客服 点击咨询

投诉建议:186004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