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复习指导 > 公共基础知识 >

2015年陕西社区工作者公共基础知识之陕西省情:抢抓机遇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5-09-06 16:44:17 来源:

2015年陕西社区工作者考试即将进入紧张的备考环节,根据15年考试大纲,公共基础知识是陕西社区工作者考试主要内容,对此,中公教育社区工作者考试网搜集整理了公共基础知识陕西省情方面的知识,希望能给小伙伴们备考提供帮助。陕西是亚洲重要的人类起源地;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产业。2010年9月国务院审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个产业为重点发展方向,通过市场培育,财税金融扶持,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陕西如何结合省情,依托资源优势[2751.91 0.08%],抢抓机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下一轮经济大发展的引擎是我们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陕西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和条件进行分析,针对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情况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新的科技成果、新技术应用和发展需求为基础的产业,陕西有教育和科技资源集聚,比较优势明显,支撑作用强等有利条件,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产业提升空间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陕西经济转方式,调结构,加快发展的一个重要引擎。

1、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整结构,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充分的空间。西部大开发十年来,陕西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十五”期间,GDP年均增长11.5%,特别是在“十一五”期间前四年年均增长达到了14.9%,经济的快速增长依靠投资的拉动作用比较明显。仅从2009年数据来看,全省GDP达到了8169.80亿元,增长13.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6553.39亿元,同比增长35%。经过测算,资本形成对经济贡献率达93.1%,拉动经济增长12.7个百分点。而且,从投资的效果来看,2000年全省的投资效果系数为0.2834,到了2009年陕西省的投资效果系数下降为0.1305,即每一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GDP只增加0.1305亿元,与2000年相比,减少了1529万元。由此可见,在投资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投资的效果却在下降,因而,单纯依靠投资是难以长期拉动GDP的快速增长。同时,十一五前四年,陕西节能降耗主要依靠“关小上大”和经济结构调整来实现,据省发改委提供的资料,陕西省在十一五的前四年,全省关停小火电机组124万千瓦,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十一五关停任务,淘汰落后水泥、焦化、钢铁、铁合金、电石及造纸产能4696万吨,形成节能量872.57万吨标准煤。依靠这一节能降耗方式,十一五前四年完成了整个十一五节能降耗任务的86.2%。然而,十二五期间继续沿用老的节能降耗思路降耗的空间越来越小,因此,在十二五期间要继续保持经济的快速发展,又要完成节能降耗的目标任务,就必须转变到要依靠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并重的节能降耗方式上来,实现投资和消费共同拉动。依靠科技进步支撑,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陕西十二五,乃至更长的时期面临的现实选择,这也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产业空间。

2、教育资源丰富,优势明显,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人才保证。目前,陕西的高等教育已逐步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学科门类齐全的高等教育体系。2009年,全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96所。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27.30万人,在校生89.37万人,毕业生21.20万人。全省共有研究生培养机构50个,招收研究生2.74万人,在学研究生为8万人,毕业研究生20953人。共有直属院系853个,博士后流动站99个,博士点540个,硕士点1326个,本科专业1787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2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9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5个。高等教育从学校数量、招生规模、在校学生规模和毕业学生来看,均在全国各省市中排名前列,2009年分别排第12、9、9和11位。进入国家“211工程”的高校达到8所,进入“985工程”的高校有3所,分别居全国第4位和第2位。2008年,陕西省从事科技活动人员达到15.32万人,在全国列13位,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10.3万人,占全部科技活动人员的比重达到67.2%,可以看出,从事科技活动人员素质比较高。综合来看,高等教育规模壮大,高水平大学数量增多,从事科技活动的技术人才多,这说明陕西人力资源储备比较充足,陕西已是全国中高级人才培养的摇篮,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较为充足的人才支撑。

3、职业教育基础不断增强,培养能力提升,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高素质的劳动者培养基地。在“十一五”期间,陕西职业教育蓬勃发展,基础不断增强,培养高素质劳动力的能力不断提升,这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支撑。从2006年起,陕西争取到国家县级职教中心国债建设项目61个,全省县级职教中心实现了县县通,建设总数达到107个,创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1所,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7所,建成示范乡镇农技校483所,进一步改善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促进了职业教育骨干体系建设。随着中等职业教育规模持续扩大,到2009年,全省拥有各类中等职业学校398所,招生人数达到24.64万人,在校学生62.55万人,毕业生数18.46万人。不论从招生人数、在校学生还是毕业生来看,陕西中等职业教育水平在全国各省市排名均在前列,2009年分别排第12、13和11位。2009年全省拥有技工学校282所,招生10.59万人,占到全国的9.2%和6.8%,在全国处于上游水平。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必须的高素质的劳动力培训基地。

4、科技研发投入不断加大,成果不断涌现,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高新技术应用为鲜明特征的产业,科研的投入和研究成果的数量是衡量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潜力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科技工作一系列政策的贯彻落实,科技投入大幅度增加,科技创新能力日益提高,成果显现。从科技经费筹集情况看,政府对科技的投入不断加大。2008年,全省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达到263.23亿元,在全国居第11位。政府对科技活动投入的力度较大,全省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中政府拨款占到49.5%,达到137.26亿元,在全国排在第6位。2008年,全省R&D经费内部支出为143.27亿元,在全国排在第11位,全社会R&D经费投入强度(全社会R&D经费内部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为1.96%,这一比例在全国排在第4位。从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政府投入支持和R&D经费投入强度来看,陕西在全国都处在中上游水平。伴随着科技投入的增加,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从专利申请、授权数量上来看呈现快速增长。2009年,全省专利申请达到15570件,专利授权量为6087件。2008年专利申请比全国同期增幅高17.8个百分点,申请量列全国第14位,西部省份第2位。全省每百万人口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列全国第9位和第8位。2009年,陕西省登记的科技成果中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项,占登记的科技成果总数的5.98%;国际先进的148项,占24.58%;国内领先的203项,占33.72%;国内先进的99项,占16.45%。而且高新技术成果在科技成果中占比较高。就2009年而言,陕西省登记的科技成果有350项属高新技术领域,占登记的科技成果总数的67.57%。科技投入的增加,成果的显现,为陕西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5、高新科技园区建设初具规模,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高新科技园区和经济开发区有着政策优惠、科技创新环境宽松、服务功能比较完善、运营机制比较灵活等优势,是发展和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理想平台。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新科技园区和各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形成了以西安、宝鸡、杨凌三个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为龙头的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和关中星火产业带,一批以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截止2009年底,共有国家级开发区4个,省级开发区19个。2009年,全省22个开发区(不含商丹循环工业园区)有规模以上企业1119个,同比增长30.6%,占全省规模以上企业的25%;完成工业总产值2049.72亿元,同比增长23.6%,高于全省工业产值平均增速10.6个百分点,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的24.2%;工业增加值达到632.13亿元,同比增长18.6%,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3.8个百分点,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20%。全省的各类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开发区已成为陕西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高新科技园区、各类经济开发区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产业集聚作用和辐射带动作用增强,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良好的平台环境。

6、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高新技术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很大驱动力,随着省委省政府对陕西省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的加大,全省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这为进一步全面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一定基础。2009年,全省共有医药制造企业182个,创造产值达到198.38亿元;有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企业83个,创造产值达到170.79亿元;有航空航天制造业企业31个,创造产值达到269.57亿元;有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企业10个,产值达到4.15亿元。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在全国处在中上游的水平。其中航空航天制造业规模上企业在全国处在领先水平。陕西省的信息化应用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较快发展。截至到2009年全省互联网用户达255.05万户,全省电话用户达814.97万户,电话普及率为21.61部/百人。138户示范企业实现了计算机辅助设计,有些实现了计算机辅助制造,骨干企业的信息化程度明显提高。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较快发展。从2008年全省第二次经济普查的结果来看,信息产品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与2004年第一次经济普查相比企业单位个数增长178.4%,是所有行业中增长很快的,企业单位数达到了2698家。同时,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与第一次经济普查相比也增长了142.7%,达到了1956个,在所有行业的增长中位居第二。由行业的变动可以看出,高新技术的规模的形成,信息化和科学研究基础的较快发展,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奠定了较好的发展基础。

二、陕西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存在的问题

陕西在发展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有着提升空间大,资源集聚,优势明显,发展基础好,支撑作用强等有利条件。但通过统计资料的分析来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还存在着机制不够灵活,投入结果不合理,投资主体活力不足等问题,影响着陕西在“十二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发展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进程。

1、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上存在着投入结构不合理,发展活力不足。从新的科学技术创新需求提出到投入应用,进而转化为带动经济发展的产业,企业在这一进程中始终是主体。作为以新的科学技术和创新为特征的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也不例外。从2008年全省科技经费筹集情况来看,共筹集263.23亿元,其中:政府拨款135.08亿元,占到51.3%;企业筹集104.34亿元,占到39.6%。而从全国的平均水平来看,共筹集9123.81亿元,其中:政府拨款1902.03亿元,占到20.8%;企业筹集6370.49亿元,占到69.8%。与全国的平均水平相比,陕西科技经费筹集过分依赖政府拨款,企业在科技经费筹集中比例偏低。

同时,从企业的科技经费的支出情况来看,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支出109.87亿元,占到总支出的89%,大中型国有企业投资比例高,非公有制企业投入明显不足,反映了陕西非公有制经济在科技创新投入不足。因科技创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源头,科技经费投入的结构不合理,发展活力不足,是陕西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存在的问题之一。

2、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的投资不足,投融资机制有待完善。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调整经济结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个重要的措施,而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就得依靠项目和投资来调整。从固定资产投资的角度来看,2009年全省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35个,计划总投资为453亿元,年度投资52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1.5%。而且,从技术改造方面来看,在2009年,全省企业在改建和技术改造项目2199个,计划投资1338.32亿元,仅占年度计划的11%。由此可见,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改建和技术改造上投资比重仍然偏低,说明目前陕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仅处于“起步”阶段。而且,从科技活动经费筹集的角度来看,在2008年,全省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263.23亿元中仅有11.98亿元是金融机构贷款,占到资金筹集总额的4.3%,明显低于发达地区,企业科技创新和在战略新兴产业投资上偏低,融资机制不健全,成为制约陕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一个关键瓶颈。

3、科技转换水平比较低,企业在科技创新投入和应用机制不健全,制约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个关键是科技成果在企业发展和创新中应用,技术市场技术流向地域合同金额是监测科技成果技术流向的一个重要指标。陕西拥有的教育资源、科技投入、科技人才、科技成果数量和水平在全国处于中上游的水平,而2008年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仅为43.83亿元,居全国的12位,处于全国的中游水平。但2008年的技术市场技术流向陕西的合同金额仅为36.23亿元,仅居全国的16位,处于中游偏下的水平,与发达地区上海、北京、广东、江苏、浙江、辽宁、湖南等地差距较大,从技术流向的合同金额来看,陕西是一个技术“净流出”的省份。然而,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的主体—企业,在科技经费的内部支出也与发达省份有较大的差距。2008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总额仅为121.40亿元,居全国的16位,也处于中下游的水平。由此可以看出,教育资源,政府的科技投入和产生的科技成果在全国均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企业在科技成果的应用和科技成果的转化上却与发达地区有较大差异,出现了“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怪圈。

4、对科技人才激励机制不完善,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推进的障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是高新技术的应用,而高新技术的应用主要依靠科技人才,尤其是在创新和科技应用一线的企业科技人才。陕西是科技教育资源大省,十一五前四年,累计毕业本科生37.88万人,累计毕业研究生7.11万人,然而,十一五前四年全省新增科技活动人员才5.72万人,由此可以看出,陕西是一个教育资源大省,教育培养科技人才的基地,但同时也是科技人才输出大省。

科技人才流出的深层原因是科技人才激励机制有待完善。如何吸引和留住科技人才,将教育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成为一直困扰陕西依靠科技进步,进一步加快发展的亟待破解的课题。

三、对陕西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建议

基于对陕西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条件和面临问题的认识,我们对十二五时期间,陕西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充分结合省情,依托资源,科学规划。首先要依托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一机遇,用足用活国家的扶持政策。围绕国家九大重点产业振兴规划,认真谋划、储备一批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积极争取国家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在陕西的布局和支持。要立足现有的产业状况,自然资源、科技人才和劳动培训的优势,科学地制定产业规划,有效地实施产业政策,建立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库,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力度。加大对重点项目的调度和协调,省直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相关配套措施,在财政、税收、人才等方面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各市区应根据本地实际,根据全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研究制定推进本市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案,明确具体目标任务,使陕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序、高效、快速发展。

2、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立足于科技支撑,政府引导扶持,市场力量推动。立足于依托本省的资源和优势,采取科技支撑,政府引导扶持,依靠市场推动的发展思路,来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培育和发展过程中,要依靠市场推动。而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过程中,更应该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扩大投入的主体、产业发展的主体。因而,要积极推进企业发展战略创新,准确把握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发展态势,结合自身特点和基础,科学确立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发展目标和路径。积极组织申报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扶持中小型科技企业发展,支持和鼓励其做大做强。要依靠市场,使非公经济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导力量,通过增量调整陕西省经济的所有制结构,不断增强新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活力,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

3、建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风险投资基金,完善投融资渠道。一是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设立陕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围绕陕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统筹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研发,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二是加快风险投资体系建设。设立陕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风险投资基金,通过参股、融资担保、跟进投资和风险补助等方式,积极扶持、壮大一批省内的风险投资机构,鼓励企业或个人等各类民间资本参与组建风险投资机构。三是加大对陕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倾斜力度,优先安排符合条件的骨干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上市。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利用上市直接融资。引导各金融机构建立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的信贷体系和保险、担保联动机制,完善担保风险补偿机制。积极落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税收扶持政策,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税收减免政策。

4、要完善机制,构建平台,创建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体制和环境。要以西安、宝鸡、杨凌等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为龙头,大力发展和壮大陕西省的各类经济技术和特色产业开发区,充分利用各类开发区的政策宽松,机制灵活的特点,使开发区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平台。在注重科技成果转化,要大力发展科技成果转化市场和科技中介组织,尽快实现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完善人才支撑平台。健全完善引进和培养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高级复合型管理人才、高技能型人才的机制,搭建好人才支撑平台,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加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保证。同时,制定吸引国内外科技专家、企业家参与科研、生产和创业的优惠政策,形成开放、流动、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

5、要加强管理,强化考核,切实解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政府在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的服务管理,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努力为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一流的服务环境。一是建立项目调度服务机制,定期对陕西省各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度,及时了解项目建设进度,协调解决存在问题。二是建立陕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监理督导机构,对工程实施实行主管领导和项目业主负责制,加强对项目的监督管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三是建立激励机制,用活有限资金,设立陕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技改专项。同时,建立省、市两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考核体系,设立专项奖励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调动各级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积极性。

 

社区考试交流群③ 146405336

2015陕西社区工作者考试备考之陕西地理05

陕西社区工作者备考之陕西地理(过关辅导)

 

 

更多考试信息请查看社区工作者考试网,了解社区工作者考试时间社区工作者考试内容

版权声明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原文地址。

(责任编辑:lx13767)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微信公众号
中公社区工作者官方微信号
刷题小程序
社区刷题小程序
咨询电话(9:30-23:30)

400 6300 999

在线客服 点击咨询

投诉建议:186004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