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复习指导 > 专业知识 >

2014年社区工作者考试专业知识:基层群众自治的基本要素

2014-10-22 17:59:07 来源: 中公社区工作者考试网

编辑推荐2014年社区工作者考试专业知识:社区居委会的产生

编辑推荐2014年社区工作者考试专业知识:社区居委会的选举

编辑推荐2014年社区工作者考试专业知识:社区居委会的基本职责

 

专业知识有限,对于参加社区工作者考试的考生来说,是一个致命伤,中公教育社区工作者考试网为了弥补广大考生的这一短板,为大家整理了2014年社区工作者考试专业知识:基层群众自治的基本要素,希望能为参加社区工作者的考生带来一定的帮助!

基层群众自治的主要目的,在于社区居民群众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利用自己的资源,依法办理属于自己的事务,以促进基层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自治必须具有三个基本要素:即自治区域、自治组织和自治事权。

(一)自治区域

就是实行自治的辖区或范围,一般是经过法定的程序,在国家的领土范围内,划出一定的区域,作为自治活动的范围。例如,《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把村民自治的活动范围一般局限在建制村范围内;《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城市居民自治一般在一定的居民居住范围内。

自治组织或自治团体,必须有一定的活动范围,否则居民自治将无所依附。自治区域不仅关系自治组织行使权力的范围,同时也关系地方居民身份的确定,也就是自治组织服务的主体。必须先划定自治区域,然后才能确定是何地方的居民,以及有多少居民。

(二)自治组织

就是实行自治的物质依托或组织基础。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是我国特有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的组织形式,在农村是村民委员会,在城市是居民委员会。实行自治,必须有一定的自治组织组织形式来实现,否则村(居)民的自治权将无法通过固定的组织形式去落实、去执行。

凡居住在一定区域的自然人,不分男女老幼,不论行业职业,只要在某一区域内有定居的事实,在法律上即被称为居民。我国的居民一般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身份条件,即必须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二是居住条件,即必须居住在该区域内的人。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例如,居民委员会居民的确定,一是必须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二是必须居住在这个居民委员会的管辖范围。居民在自治过程中,具有双重身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一方面是自治的主体,另一方面又是自治的客体。也就是说,居民既是组成自治组织的成员,又是自治组织服务的对象。

(三)自治事权

是自治组织处理的自治事务,也是居民自治的基本权利,这项权利的取得通常是宪法或法律授予的。如我国《宪法》规定居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根据这一规定,国家又颁布了《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对居民委员会的自治权作了专门的规定。自治事权的广泛或大小,与自治功能的发挥、自治事业的发展,都有密切的关联。

 

 

相关推荐:行测备考| 申论备考 | 公基备考 | 专业知识备考 | 面试备考 | 考试热点| 考试题库

更多考试信息请查看社区工作者考试网,了解社区工作者考试时间社区工作者考试内容

版权声明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原文地址。

(责任编辑:fyr)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微信公众号
中公社区工作者官方微信号
刷题小程序
社区刷题小程序
咨询电话(9:30-23:30)

400 6300 999

在线客服 点击咨询

投诉建议:18600430000